
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,行业企业拖着沉重的步履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,其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。有的企业得益于前些年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积累,即使在市场需求总量下降,需求结构升级的情况下仍然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战斗力;而有的企业则在高速发展的那些年精力和财力都着眼于眼前利益了,没有顾忌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,单纯盲目地扩大了生产规模,全然忘了企业当初的定位而没有注重自身发展能力的培养和积累,遇到经济形势下滑的情况,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出现订单大幅下降,库存严重积压,资金链断裂的现象,企业陷于崩溃的边缘。运气好的企业被收购,运气差的就倒闭关门;当然大多数的企业是处于喘息困难但还一息尚存的状态,目前机床行业新的格局已经初露端倪,总体趋势是民企好于国企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,稳健发展的企业要好于急于冒进、只顾眼前的企业,原因在于到了关键时刻稳健的企业能有突破。
在2016机床制造业CEO国际论坛上,演讲嘉宾们侃侃而谈,给大家传递了很多积极向上的信息,有许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话题,在这里着重探讨一下稳健与突破的话题。

有人可能认为稳健与突破是一对矛盾,稳是稳重,不轻举妄动,怎么会有突破呢?但稳健却是稳而有力度的意思,稳和健不分主次。我理解稳健与突破的关系是:没有稳健发展的积累,就不可能有突破。稳健是突破的基础,突破助力于稳健的发展。

我国机床工具行业高速发展了10多年,虽然行业的整体规模上去了,已经连续8年世界第一。但高档产品无论在量还是在质与国外同行相比均有较大差距。这主要体现在行业质量标准水平低、创新能力不足、基础配套能力弱、产品综合质量差,特别是可靠性方面的不足尤其明显,还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升级的要求。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,跟那些年行业普遍比较浮躁,急功近利现象盛行,缺乏稳健的思维和作风有关,可在当时这就是行业的主旋律。但也有不受行业整体不良风气影响做得好的企业,宁江机床就是典型的案例。
宁江机床多年来专心专注其自身特点,着力打造宁江机床品牌,在1995年即把精密、高效、成套、自动确定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,经过数年积累和不断满足升级的市场需求,2005年又把自动化调整为智能化。他们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,年年都进行前瞻性技术研究、基础实验研究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工作。一步一个脚印,稳健地向前推进。借力国家重大专项的契机,宁江机床在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上下苦功夫,最终通过长达四年的扎实细致工作,使“精密卧式加工中心”和“高速精密卧式加工中心”的可靠性等指标大幅提升。精密、高效和成套的生产已取得不俗的业绩。
成绩的取得与宁江机床稳健的工作作风密切相关。宁江总经理姜华曾经说过:“面对困难,既要耐得住寂寞,还要受得住折磨;面对未来,既要充满信心,更要用激情和行动去诠释。”这就是他们稳健心理的真实写照。
面对连续多年的行业经济的下滑,宁江又出台了一个稳健的措施就是收缩战线,加强纵深,把过去扩张的领域甩掉,回归自己擅长的领域。所用的武器就是工匠精神。他们现在特别强调用工匠精神打造企业的精度、可靠性“双核”文化,把质量和可靠性做好。
新的形势下,宁江人凭借自己多年稳健的铺垫,把提升国际竞争力作为企业突破的方向,做好企业技术和产品规划,做好转型升级,争做中国屈指可数的百年老店。创新引领发展,品质成就未来。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国际同行产品技术和质量为标杆,深入改变技术基础研究,创新质量管理模式,发扬工匠精神,让产品质量有质的突破。“细致雕琢产品、享受品质突破”。
宁江的发展证明,突破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够完成,而且突破之后也不是颠覆和面目全非的道理,同时也说明了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。

总体上讲,突破不是一蹴而就、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,而是需要多年稳健的积累。耐不住寂寞,就走不出稳健的步伐,也就不可能有突破。稳健发展的企业都有着共同点:定位做得好,追求高质量,管理很到位。所以,有欠缺的企业还是要踏踏实实补自己的短板,着急是无济于事的,这个过程也不可能逾越,否则就会被淘汰,突破那就更是天方夜谭。